文殊菩薩

腊月廿二日    文殊菩薩成道日

nanputuo_91032030406

文殊菩薩(梵文:मञ्जुश्री Mañjuśri),舊稱文殊師利,滿殊尸利,曼殊室利。古譯:妙德,妙首,普首,濡首,敬首。大日經曰:妙吉祥,文殊或曼殊是妙之意,師利或室利是頭,德,或吉祥之意。簡稱為文殊。

文殊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為 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。是 佛陀的大弟子,智慧,辯才第一,為眾菩薩之首。

在佛教中, 文殊菩薩與 普賢菩薩分別代表智與理。 文殊菩薩是智能之極者,而 普賢菩薩則是理之極者。 釋迦牟尼佛、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。

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。他洞察紛繁世理,善於引導教化,不僅指引著芸芸眾生,而且還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,「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,文殊者,佛道中父母也」(《放缽經》)。傳說他在過去世曾身為七佛之師,連 釋迦牟尼佛也曾得到過他的教誨,其智慧的深廣銳利,可知矣。在諸大菩薩中, 文殊菩薩更被冠以「大智」的尊號,他作為輔佐 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的上首,被敬稱為 文殊師利法王子。

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、觀音菩薩,是佛教中「三大菩薩」,或稱「三大士」。後來再加入 地藏王菩薩,成為佛教中著名的「四大菩薩」– 文殊菩薩的「大智」, 普賢菩薩的「大行」, 觀音菩薩的「大悲」和 地藏菩薩的「大願」。

在藏傳佛教中, 文殊菩薩與四臂觀音、金剛手菩薩信仰均深入人心。他們分別是密宗佛部、蓮花部和金剛部之主,又合稱「三族姓尊」、「三怙主」或「怙主三尊」。 文殊菩薩、觀音菩薩與金剛手菩薩,是分別代表大智、大悲、大力的三大菩薩。

文殊菩薩的形象有很多變化,以頂結五髻代表 大日如來的五智,右手握「智能劍」,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「般若經」,乘坐著虎虎生風的獅子,要來喚醒貪瞋癡的芸芸眾生的形像最為常見。 文殊菩薩所持智能之利劍表示能斷諸般煩惱;青蓮花表示清潔不染,青蓮花上的般若經,作為智慧與慈悲的象徵;獅子則象徵智慧的威猛。

原本已經成佛的 文殊菩薩,因為不忍心見到眾生陷於輪回之苦,所以又重回凡間來引度眾生,並作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,協助 佛陀弘揚佛法。傳說,佛陀時代的許多小乘行者也是得力於 文殊菩薩的協助教化。例如靈山會上五百比丘,在證得宿命通後,因為見到自己過去所造的種種罪業,而心生憂悔,不能更進一步了解無生法忍的道理。 文殊菩薩為了教化眾人,於是手拿利劍逼向 佛陀, 佛陀即藉機開示;「一切法如幻如化,無我無人,為誰殺而受殃?」眾人聞法,當下悟知宿罪如幻化,也因此而體證無生法忍。這就是智慧劍的典故。

文殊菩薩以大智助 佛陀教化眾生,活潑生動而不取巧,瀟灑而不狂傲,點到即止,與 世尊配合得天衣無縫。其言行可見於各大乘經典中。 文殊菩薩於世尊滅度後,與 亞難尊者及 彌勒菩薩,在鐵圍山結集大乘經典,流傅後世。

 

 3,151 total views,  3 views today

 

Others Post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