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念什麼 自己就是什麼

11357751_491209064393784_1360400152_n

普通人都以為成佛是件難事,其實並不難。佛和眾生都是一種觀念功夫所成。佛一念具足十法界;眾生一念也具足十法界。若一念貪心起,就是餓鬼;一念瞋心起,就是地獄;一念癡心起,就是畜生;一念疑慢心起,就是修羅;一念落於五常、五戒,就轉於人道;一念落於上品十善,就生天上;若以四諦*為觀念,就是聲聞*;以十二因緣*為觀念,就是緣覺*;以六度*為觀念,就是菩薩;以自利利他,萬行平等為觀念,就是佛。又如世間人亦各有各的觀念。如:士、農、工、商、軍、政、警、學,最初都是由於觀念所成。觀念什麼,自己就是什麼。念佛人也是一樣,每天眼裡看佛,嘴裡念佛,身體拜佛,心裡想佛,耳根聽佛,時時刻刻以超生極樂世界為觀念,這樣到末了,決定能生西方極樂世界,也決定能成佛。

 

注釋

*四諦:佛教的基本教義之一。釋迦牟尼佛總括一切生死涅槃的因果及應取應捨之道,提出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諦的教法。因這四項教法是真實、無錯亂,所以稱為「四諦」。苦諦謂生死輪迴是痛苦、不圓滿;集諦謂產生痛苦的原因;滅諦謂痛苦的息滅;道諦謂息滅痛苦的方法。四諦間的關係:苦諦是結果,集諦是原因,滅諦是結果,道諦是原因。苦、集應捨棄;滅、道應取應行。

*聲聞:佛教謂從他人開示、教授佛法,進而修行悟道者。

*十二因緣:佛教用語。佛教基本理論之一。指構成一切痛苦輪迴的十二項要件。即無明、行、識、名色、六處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無明是指對佛法的無知;行是指有意志的行為;識是指死後,由於過去的行為,導致投生的心識;名色是指處在母胎中的身、心(識除外);六處是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種身體感官和認識對象;觸是指感官對現象的接觸;受是指接觸後產生的感受;愛是指感官接觸後生起的欲望;取是指執著;有是指導致輪迴的行為。十二緣起之間的關係像環鏈相扣。老死和一切苦緣於生;生緣於有;有緣於取;取緣於愛;愛緣於受;受緣於觸;觸緣於六處;六處緣於名色;名色緣於識;識緣於行;行緣於無明。後者決定前者的存在,因此去除無明就沒有行,沒有行就沒有識的投胎,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煩惱也滅除。或稱為「十二緣起」。

*緣覺:一種佛教修行者所證得的果位。這種果位是阿羅漢中的一類,不從佛陀或其他人那裡聽聞佛法,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聖諦、證涅槃。另外他也不對他人宣說自己證悟的真理,所以不能成為人天導師。

*六度:佛教的六種修行德目: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」。修行者經由此六種修行德目,可至解脫的境界。

《念佛論》節錄

 6,576 total views,  6 views today

 

Others Post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