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七〉共建天宮院 仙塋裡現仙
李淳風與袁天罡隱居閬中,一邊整理天文、曆法、地理、星相等術數典籍,一邊遊歷山水,尋龍步脈,為自己的身後事尋一處安身之地。他們先後遊歷到現在的天宮院,見此處鐘靈酼秀,四周九山環繞,中為一小盆地,盆中的土石崗,當時名叫「聖寶崗」。「萬歲台」,昔稱「九龍捧聖」。袁天罡先步龍脈到此,在今天宮院「大雄寶殿」正中埋一枚有孔金錢,作為記號。後來李淳風也步脈到此,便在此插一棵金針為記號。
一天,他們二人在一起閒談,談起百年歸天,離開塵世的安身之處時,各自說出了地方和記號。他們來至「聖寶崗」,挖開地面看記號。「哈哈!」天罡與淳風同時笑了一聲。原來他們二人的記號不僅是在同一地點,而且是金針正好插在金錢孔正中。二人說着笑着,謙讓不已。最後都說:「你也願,我也願,二人共建天宮院」。於是便在這裏修建了天宮院大寺廟。李淳風對袁天罡說:「你今後就在西北邊的官家山上,地穴是罡龍飛騰!我就在東邊的五龍臺山上,地穴是五龍歸位,與你遙遙相望,你我一前一後看護天宮院,日出日落,朝夕相見。」說罷,又相視一笑。(關於天宮院的修建,袁天罡、李淳風的墓葬地就有幾種傳說,此為其中的一種傳說。具史料記載,天宮院為太史令李賅所建。)
袁天罡仙師仙逝後,葬於天宮院背後的官家山上,向着天宮院。後來淳風大師的衣冠塚與之遙遙相望。
高宗咸亨六年(公元670年),淳風病故於白鶴灘(今升鐘水庫旁)。臨終前,他對附近左邊第二個山嘴上一家王姓兄弟倆說:「我去世後,請你兄弟倆把我埋在白鶴灘的河邊上。」後來,王氏兄弟謹遵其言。
當年夏天,知府劉大人由成都到保甯府上任。行至西河塘,偏大雨相阻,西河漲水。劉知府到河邊看大水,發現從上游沖來一團雀鳥,這團雀鳥還拚命呼叫,還看見這團雀鳥扇着翅膀,腳踩着水面往河邊沖來,到了河邊,雀鳥飛走了,卻有一塊木頭飄着,知府很驚奇,馬上令人打撈上來,原來是一副紅漆棺材。剛抬上岸往下放,快接近地面時,棺材蓋被抬掉了,顯露出內椁的蓋面上的詩句,詩云:
我乃大唐李淳風,原葬白鶴灘澗中;
只緣天降滂沱雨,當年墳台被水沖;
西河遇着劉知府,請送五里台山中;
道是爾等辛苦了,我便謝你三金鐘;
劉知府上前一看,明白其中之意。便問了地名,命手下抬到五里台,正往山上抬時,突然一聲響亮,大家一看,一座石門慢慢大開,他便叫幾個下人把石洞中打掃乾淨,打掃時,發現石洞裏有三個銅杯子,幾個人便商量留一個賣掉喝酒。知府問:「洞內有甚麼東西嗎?」他們說:「有兩個銅杯子」。便呈獻給知府。一看,果然是紫金鐘。知府說:「還有一個呢?」他們又說:「只有兩個。」知府指着其中一個人問:「你袖內還有一個怎麼不交?」這個人急忙跪地求饒,連聲說:「奴才該死!」遂將袖內紫金鐘呈上。葬畢,知府便上任去了。到任後,他將紫金鐘出售,在墓前修了一座廟宇,取名「淳風廟」。並立一石碑,碑刻:「唐太史令李淳風之墓」。
明朝年間,有一年大旱,閬中縣令胥猷,奉命查看旱情來到五龍台,發現這裏是淳風仙師的墓碑和廟宇,於是廟前許願祈禱降雨。詩云:
我乃縣令名胥猷,奉命查旱到此遊。
倘若三日下大雨,我便親手來摻油。
果然應驗,三日後便下了大雨。胥縣令便派人擔着油親自來還願。胥縣令叫手下人滲油燈,結果,滲了十二擔油,油燈始終滲不滿。胥縣令猛然想起許願時,我說的是「我親手來滲油」。於是,他便提着一個小油罐子,親手去滲油。說來真神奇 ── 油燈一下就滲滿了。從此,淳風廟便燃起了「萬年燈」,直到明朝末年。
五龍台淳風墓地的廟、碑、歷代備受有識之士的祟敬和仰慕。明英宗天順六年,四川按察司檢事張畹,在墓前修建樓閣。明世宗嘉靖中期,閬中教諭*趙琥來到此地,有詩云:「千載一杯西水玉,古苔深鎖竹間碑」。
清朝末年,民國初年,災荒連年,戰禍不斷,廟宇漏爛,無人修復。有一天,高石坎下,有一戶趙姓人家,家庭貧寒,因女人坐月生孩子無油吃,便來偷油,走到離廟門幾十步遠時,「轟隆」一聲,洞口和廟宇就垮了,趙某也嚇得跑回了家。
從民國二十六年起,四川連年乾旱,特別是丙子、丁丑年天旱更嚴重,百姓們到處拜佛念經,以祈降雨。附近的萬年準提庵、西河的無相寺多次求雨而不下雨。
民國二十九年四月初四,是萬年場的當場日,各紳士在杜玉書茶社喝茶,大家對老天不下雨,甚是感歎不已。其中有位教書先生唐占武說:「李淳風仙師很靈,從來在那裏燒山告拜,沒有大雨也有小雨。明天我們都去那裏祈拜李仙師如何?」大家都說:「對,明天去」。這附近有唐、常、繆、李四族人。初五早上,有唐占武、常天升、繆文勝、李達哉等各帶着本族一些人,來到五龍台。辰時焚香,已時點火。燒香求雨,請求李淳風仙師顯靈,並許願說:「若降大雨,重修廟宇,再塑金身。」果然在當天下午,鳥雲滾滾,狂風大作,下了一場傾盆大雨。農民們久旱得甘露,喜之不盡。幾個帶頭人卻忘了許下的心願。
這年秋天的一個下午,常廷祿的兒子常安興,當時才十歲,小名叫金娃。放牛回家,突然昏迷倒地,不醒人事。他父親把他抱在床上,哭喊着:「金娃,娃兒……」正哭着喊着時,猛然間,兒子開口說:「誰是你娃兒!我是李淳風,你快去把那幾個許願的人全都給我喊來,我等他們。」說完,小孩又昏迷睡着了。
當時,鄰居們來了許多人。一聽孩子這麼一說,知道是李淳風仙師顯靈附身。人們一邊點香蠟祈禱,一邊派人喊許願的幾個帶頭人。幾人剛一到齊,小孩就一下坐起來。問:「你們幾個人都來了?你幾個說的下了大雨就修廟宇,修不修?」這幾個帶頭人齊聲說:「要修」。又問:「好久修?」答:「點種畢一定修廟。」「好!我走了。」小孩說完這句話就醒了,全好了。還下床跑去吃飯。
當年冬月,唐、常、繆、李四人籌集錢、糧、木料、打石頭,修廟兩間,兩邊各一耳房。取名「淳風觀」。從那時起,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日,逢六月十九、九月十九日、臘月十九日,都做會點燈,平常到此敬香祈拜的人很多。
民國三十五年(公元1946年)臘月,由繆文勝、繆文興、唐占武、常天升、常廷祿等人,再次籌集木料、糧食、瓦等物料,在下坡修倒向的戲台(即舞臺),趕上來年的正月初三日唱大戲三天,熱鬧非凡,直到一九四九年解放。
教諭:職官名。宋代始置,負責教育所屬生員。
1,762 total views, 1 views tod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