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「勢不可倚盡,福不可享盡。」當我們有勢時,不可仗勢欺人。當我們有錢時,不要奢侈、浪費、注重自己的享受。(享受物質就是在消福報。)
二、「欺人是在消福,學吃虧是積福。」
三、「發了一次脾氣,等於生了一場重病。」所以我們應學忍辱,別人無端辱罵我們、冤枉我們,我們應該感謝他,因他替我們消災、積福。
四、行善貴乎不求為人所知。必須發乎真誠、自然,事後不牢記在心裡。則雖小善,福報也大。這叫做陰隲。若懷有企圖行善,施恩望報,雖終生行善,而福報有限。
五、古德曾說:「保藏的東西,不一定屬於自己。」因為財產是屬於五家共有的:火一來,就化成灰燼;水一來,就被沖走了;盜賊一來,就被搬空了;若遇貪官污吏,也會被構陷侵佔;若生不肖子,則傾家蕩產。所以,只有佈施濟衆,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。
六、無福之人,凡事往壞的一面想,因此只有痛苦與失敗。有福之人,凡事往好的一面看,則人生自有許多巧妙的境遇,轉禍為福,轉危為安。
七、「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」。看到別人做了有意義的事,我們應心存恭敬、讚歎之心。不但不可嫉妒,反而應反省,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做。如果我和他一樣,就該自我安慰。萬一沒有做到,便應該向他學習。這是喜心。
看到別人做了損人利己的事,我們不可批評他,而應反省自己是不是和他一樣,如果是就應該改正過來,以後不再犯錯。
「守口業、修口德」,見賢思齊是很重要的。如果我們做了很多善事,但是常說人之短或說騙人的話,你的福報會越說越少。奉勸各位:「靜坐常思己過,閒談莫論人非」,對於足以傷害到他人的評語,尤其尊長,千萬不可批評。
對於別人的勸告,我們應虛心接受。如果他勸告我們,是出於「愛心」,即使是駡我、打我,也應衷心感激。千萬不可認為自己年齡大、學歷高、有社會地位,就高高在上;自以為聰明,認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對的,這是可憐又可悲的。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,不怕做錯事,只怕不能改過,孔聖人所謂擇善而固執,正是此意。
八、「能饒人處且饒人」,如果你常原諒別人無心的過失,不與他計較,他定會受你感化,這種不花錢的善事,何樂而不為?如伯夷、叔齊「不念舊惡,怨是用悉」,意思是伯夷、叔齊不計較別人的過惡,所以沒有怨敵。如果我們有「以德報怨」的精神,則社會安寧。
《你想增福嗎》節錄四
first post 2017.11.04
6,280 total views, 1 views tod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