穀雨
穀雨,是中國二十四節氣*之第6個節氣,亦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。穀雨將穀和雨聯繫起來,藴涵着“雨生百穀”之意。穀雨節氣後,氣温升高,雨量增多,正是播種的好時機,特別是華南地區,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,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。
由於穀雨節氣後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,因此需防“濕邪”侵襲傷身。注意開窗通風、加強保暖,不要著涼,多曬太陽,適當運動。如果已有“濕邪”侵入,在日常飲食中,可增加一些利水祛濕的食物,如玉米、茯苓、冬瓜、薏米、赤小豆等。
二十四節氣
「始於立春,終於大寒,循環往復。」
二十四節氣準確反映了大自然節律變化,在國際氣象界,被譽為“中國的第五大發明”。
二十四節氣起源於上古時代*,是先民通過觀察星象、天體運行,認知一歲(從立春到下一立春為一歲,或可以一年的時間去理解)之中季節、氣候、物候等變化規律而確立的知識體系。
二十四節氣依次分別為: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穀雨、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西漢漢武帝時期,將劃分節氣的方法修改並納入《太初曆》,作為指導農事的曆法補充。及至1645年,劃分節氣的方法改為引用 “太陽黃經度數” 作依據,一直沿用至今。
二十四節氣巧妙地結合了天文、農耕、物候和民俗,衍生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、節令文化,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*上古時代是指現存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,在中國,夏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期,統稱為“上古時代”;或稱“遠古時代”、“古國時代”、“神話時代” 、“三皇五帝時代”,起止時間為公元前9684—-前2015年。
香港天文台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時間資料的連結
資料來源:百度
611 total views, 1 views tod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