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道」

 

 

道教在東漢順帝時,天師張道陵創教之初,奉老子為祖師,稱教主。以老子所著的《道德經》為聖經,以老子所說的「道」與「德」為最根本的信仰。道教為什麼要以「道」名教呢?就是因為道教徒對老子之道,一要研究、二要信仰、三要繼承、四要發揚,所以《典論》中說:「道士者,要以道為事。」

 

「道」在道教中是唯一的理論基礎,是以「清靜為宗、虛無為體、柔弱為用」的一種「道」,這種「道」是宇宙的本源與主宰者,它無所不包、無所不在,它是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生化者。有了「道」方生成宇宙,由「宇宙」中的「元氣」構成了天地、陰陽、四時、五行,由此而化生萬物。《道德經》中云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《太平經》中說:「夫道何等也?萬物之元首,不可得名者。六極之中,無道不能變化。元氣行道,以生萬物,天地大小,無不由道而生也。」唐吳筠《玄綱論》中說:「道者何也?虛無之系,造化之根,神明之本,天地之元。其大無外,其微無內。浩曠無端,杳杳*無際。至幽靡察*,而大明垂光。至靜無心,而品物有方。混漠無形,寂寥無聲,萬象以之生,五行以之成。生者無極,成者有云,生生成成,今古不移,此之謂道也。」老子所說的「道」既是指「宇宙」的本體,又是指「自然」的規律。《老子想爾注》進一步把「道」化身為老子,並衍化為神明。稱「一者道也」,「一散形為氣,聚形為太上老君,常治昆侖,或言虛無,或言自然,或言無名,皆同一身。」老子說: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」這說明「宇宙」的根源是「自然」;由自然產生宇宙之後,再由宇宙產生萬物。「道」又指太空之「空」而言,緣它是無形無象的,故經書中說:「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」《清靜經》說:「大道無形,生育天地;大道無情,運行日月;大道無名,長養萬物。吾不知其名,強名曰道。」《道德經》云:「道可道,非常道。」認為大道無形,不可言說。《太平經》云:「道乃萬物之師也,得之者明,失之者迷。」得「道」之人,可以返本還原,和大自然之「道」同一體性,永恆不變。道經中云:「道者,理也」。認為此「至虛之理」變通無礙,化生萬法,永恆不滅,修道者若能體悟此「理」,就能忘去一切幻化假相,超凡入聖,修真得道。

 

《消魔經》說:「真道之業,不衰不病,不死長生。」希望能通過修煉而取得和「道」合而為一,永存天地。老君曰:「道無生死,而形有生死。所以言生死者,屬形不屬道也。形所以生者,由得其道也。形所以死者,由失其道也。人能存在守道,則長存不亡也。」又說:「知道易,信道難。信道易,行道難。行道易,得道難。得道易,守道難。守道不失,身常存也。」又曰:「人常失道,非道失人。人常去生,非生去人。故養生者慎勿失道,為道者慎勿失身。使道與生相守,生與道相保。」

 

 

字詞注釋:
杳杳:音秒秒。深遠、幽暗之意。
至幽靡察:隱微難察。

 

延伸閱讀

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道」

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德」

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清靜」

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無為」

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柔弱」

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不爭」

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抱一」

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寡欲」

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自然」

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玄妙」

《道教教理教義》:「我命在我不在天」

 

 

 347 total views,  1 views today

 

Others Post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