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:以符治病

 

 

道教以符治病源於巫符,符被認為是人與神溝通和感應的橋樑。在道教醫療觀念中,疾病為鬼怪作祟所導致,所以施以符咒之術來祛除病由。早期道教醫用符較為原始,並無針對某一疾病證候的專科專項符文,通常為一符治百病。到了隋唐時期,出現許多適用於不同臨床症狀的專用符,醫用治病符至此已開始分科,如:瘟疫符(如圖所示)、理頭痛符、治腰腹痛符……等等。醫用符的使用方式主要包括口服,如:「卒心吞之」、「心寒吞之」、配戴於身,如:「佩之殺鬼」、貼於患病處,或是懸掛於門窗、床、牆上 ,如:「門上安之 (斷)斬溫(瘟)鬼」。就它的外形結構來看,主要可分為文字符、圖案符,以及文字和曲線圖案組合構成的混合型符。

 

資料來源: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館《道教典籍展》

 

 

 

 267 total views,  1 views today

 

Others Post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