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的五臟是人體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的合稱。中醫的五行學說認為,人體五臟的特性與五行的特性十分類似,五臟的功能及相互間的關係,都能按著五行的屬性進行闡述。
木類比肝 火類比心 土類比脾 金類比肺 水類比腎
中醫學中,人體五臟的特性和生理活動特點,與五行的特性有許多相似之處,可一一對應。而且,五臟之間的關係,也可以用五行之間的關係來反映。
木
有向上、向外周舒展的特性。
引申為生長、升發、條達舒暢。
火
有上升、高溫、炎熱的特性。
引申為溫熱、向上升騰的特性。
土
有生發、牧養的特性。
引申為生化、承載、受納。
金
金屬熔化後,可鑄造各種器具。
引申為清肅、收斂。
水
有向下、寒涼、滋潤的特性。
引申為寒涼、趨下、滋潤。
肝
肝喜條達,有疏泄氣血、調暢氣機的功能。
心
心主血脈,具有推動氣血、溫煦的功能。
脾
脾主運化,為後天氣血生化之源。
肺
肺主呼吸,有肅降作用。
肅降:肅,有清肅之意。肺的肅降作用指肺氣宜清宜降。肺氣必須在清肅下降的情況下,才能保持其正常的功能。
腎
腎主水液,具有調節水液代謝的功能。
五行相生相剋,五臟的功能也可以經由生、剋、制、化來維持衡定的關係。
五臟相生,指五臟間相互滋生、促進的母子關係。其次序為:肝生心,心生脾,脾生肺,肺生腎,腎生肝。
五臟相剋,指五臟間相互剋伐、制約的關係。其次序為:肝剋脾,脾剋腎,腎剋心,心剋肺,肺剋肝。
資料來源:《圖解中醫》「基礎篇」- 五行學説
115 total views, 3 views tod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