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
中醫學所講的肝與西醫學不同。西醫學所講的肝是指人體的肝臟,是具體的器官;中醫學所講的肝,雖也包括肝器官,但更多的是指功能。中醫學的肝主藏血,主疏泄,與人體的氣血運行有關,是抽象的概念。
肝像一個大型的交通艦紐,人體所有臟器都離不開它的調節,如果肝氣鬱結,那麼脾、胃、臂等都會出問題,甚至可以說,所有疾病都與氣機鬱結有關,包括腫瘤。
如果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正常,人就會氣血平和,心情舒暢。
肝功能失調
但是如果肝的疏通氣機失調,會導致肝氣運行混亂,便會容易發生病變。
肝氣上逆
會導致頭脹目赤、急躁易怒或吐血。
肝氣下陷
容易影響到脾胃的運化*功能,造成腹脹、泄瀉等。
肝氣鬱積
易使氣血運行不暢,影響情緒,造成心情鬱悶。
若肝不藏血,肝火旺盛,肝經濕熱,會導致發熱、嘔血、便血、伴有肋間痛。
心
中醫學所說的心,不僅指解剖學意義上的血肉之心,也指它還具有接受外界刺激並做出反應,進行心理、意識和思維活動的功能,即“神明之心”。中醫學的心主要功能有:主血脈,主神志。
中醫學認為,全身血脈統屬於心,面部血脈最為表淺、豐富,所以心功能的盛衰可從面部的色澤上表現出來;舌頭血管豐富,心之氣血可通過血脈至舌,使之柔軟靈活,味覺靈敏,語言流利。
如果心主血脈的功能正常,氣血的供應才充足,才能使神志清明,思維敏捷。
心功能失調
心血或心氣不足時,血液流動緩慢,會出現脈象無力、面色蒼白、語聲低微等症狀。血脈瘀阻時(血液流動不暢),會出現脈象細澀、面色青紫或胸悶、胸痛、心悸等症狀。心不主血脈,不主神志,往往會導致恍惚健忘,失眠多夢,神不守舍,甚至癡呆癲狂,昏迷不醒。
資料來源:《圖解中醫》「基礎篇」- 藏象學説
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註冊醫師請教。
120 total views, 1 views tod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