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玄師父攝 2025.03.21
紫禁城*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《1420),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。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,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。宮殿建築歷來是中國古代建築工程的重點所在,紫禁城更是宮殿建築發展的集大成者。紫禁城宮殿作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典範,具有深厚的建築歷史文化積澱,體現出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。
*紫禁城:現稱故宮。「故宮」是指過去的皇宮,「北京故宮」是明清兩朝的宮殿。「紫禁城」既是故宮在明清時期的舊稱,也特指這座有着六百餘年歷史的明清皇家宮殿建築群。
紫禁城名稱由來
不論古今,只要在中華大地仰望星空,都會找到一顆位於正北方的閃亮星星:「北極星」,古人稱它為「紫微星」。紫微星四周環繞着15顆星,它們像圍牆一樣圍出一個空間,稱「紫微星垣」,是古代傳說中天帝的居所。從紫微星垣中取一個「紫」字,對應人間的皇宮,再加一個「禁」字,以示皇家禁地一般人不許入內,這就是紫禁城名字的由來。
早在南北朝時,就開始將皇宮稱為「紫禁」。隋唐時,這個稱謂更加流行,但「紫禁城」這詞只在文人的詩詞、文集中傳頌,雖浪漫詩意,但並非官方正式稱謂。當時官方沿用漢唐以來的習慣,將皇宮泛稱「禁中」或「大內」。直到晚明萬曆年間,官方檔案如《明會典》、《明實錄》中才用「紫禁城」來稱呼皇宮。隨後,這一稱謂被清朝官方沿用並正式確立下來。
資料來源
中國文化研究院
澳門故宮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
補充:
「紫禁城建築保護展」,共分為木作意匠、玻璃異彩、彩畫錦繡、琉光溢彩、金窗繡戶五個部份,集中展示了紫禁城建築的木作、玻璃、彩畫、琉璃和內簷裝修,從中了解明清時期宮殿建築的華美與歷史技藝。
44 total views, 3 views tod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