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門故宮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「紫禁城建築保護展」:有趣的琉璃構件

 

法玄師父攝 2025.03.21

 

據資料記載和考古發現,琉璃*構件用於建築最早見於我國南北朝時期,當時北魏都城平城的宫殿,已開始使用琉璃構件。《北史》記載以五色琉璃為行殿是建築上使用琉璃的最早記錄。

 

*琉璃:亦作「瑠璃」,是以各種顏色(顏色由各種金屬元素產生)的人造水晶(含24%的二氧化鉛)為原料,在1000多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的稀有裝飾品。 其色彩流雲漓彩,品質晶瑩剔透、光彩奪目。

 

琉璃用於建築是中國建築史上一項重大的突破。我國琉璃最早的產地是山西,後逐漸擴大到其他地方。元大都修建時,建築上使用琉璃構件的技術趨於成熟,明清兩代皇家宮殿建築則是琉璃構件的大薈萃,代表了我國古代建築琉璃構件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。清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時期的琉璃瓦*件從質地、釉色、雕刻紋飾和實用性等方面,都達到了古代琉璃瓦製作的頂峰。晚清時期,隨著國力的下降,琉璃瓦件的品質也有所下降,從材料、燒造的工藝水準到紋飾都大不如前,鼎盛時期琉璃瓦件釉料的配比也幾乎失傳。

 

*琉璃瓦:中國古代建築中重要的瓦作建材。琉璃瓦是採用優質礦石原料,經過篩選粉碎,高壓成型,高溫燒製而成。簡單來說,琉璃瓦就是表面敷有琉璃而燒製成的瓦,多呈黃、綠、藍等色,色彩鮮豔亮麗,現今多用來修蓋宮殿或廟宇等。

 

紫禁城古建築群中,琉璃構件的使用處處可見,琉璃瓦屋面、琉璃屋脊、琉璃吻獸、琉璃照壁、琉璃門、琉璃欄杆、琉璃寶頂等等。

 

一直以來琉璃構件在建築中的應用有着嚴格的規定, 《欽定大清會典事例》記載:「清康熙二十七年議准官民房屋牆垣不許擅用琉璃瓦城磚 如違 嚴行治罪其該管官一併議處。」另,琉璃構件的規格定制,以至每年的燒造日期(冬三月及正月嚴寒停止燒造)、檢驗收貨情序,也有統一的規定。

 

琉璃構件中很多帶有款識,分別標註歷史年代、宮殿名、督造部門、燒造窯作名、工匠名、特殊符號等不同內容,種類比較多。款識印記的形式通常為方形、長方形、橢圓形、多邊形等帶邊框的圖章款,有不帶邊框純漢字款、純滿文款、滿漢兩種文字對照款等,漢字字體一般為豎寫格式的楷體。同一內容的款識印記又有陰刻和陽刻之分。琉璃款識內容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,蘊藏著大量的歷史資訊。

 

 

紫禁城與五行學說
紫禁城在明代建造之初,屋頂就用黃色為主的琉璃瓦,形成紫禁城「紅牆黃瓦」的主色。故宮的屋頂所以採用黃瓦是因為按照中國五行的說法,黃色屬土,土居中,而帝王居天下之中,统御四方,因此用黃色。紅色屬火,火生土,所以在黃瓦覆蓋之下就是紅牆。另外,南三所是明清時代皇太子們居住的宮殿,建築的屋頂用綠色琉璃瓦,綠色屬東方,屬木,主生長,象徵旺盛的生命力。黑色屬水,能克火,故收藏《四庫全書》的文淵閣用黑色琉璃瓦。

 

太和殿琉璃仙人
又叫真人,安裝在宮殿建築屋頂簷角處垂脊、戧脊和角脊的最前端,外形是一位仙人騎着一隻昂首挺胸的雞。滿掛琉璃釉色,既起到防水作用,又是屋角的裝飾品。本系列仙人走獸構件為康熙年間太和殿重建時燒造的原件,2006年太和殿大修時更換下來收存保護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
故宮博物院網頁
澳門故宮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
The China Current教育頻道
百度

 

 46 total views,  4 views today

 

Others Post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