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學 情緒可致病

 

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

 

七情,就是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等七種情志變化,是人對事物的反應。七情是生命活動的正常現象,不會使人生病,但如果情緒波動過於劇烈或持久不懈,則會引起臟腑、氣血功能紊亂,導致發病,此時七情就成了致病因素。

 

喜為心志。心能表達人的喜悅之情。喜則氣緩,過喜傷心。正常情況下,喜能緩解緊張情緒,使心情舒暢。但是,喜悅過度而沒有節制,會導致心氣渙散,神志無法集中,使心受到傷害。

 

怒為肝志。肝能表達人的憤怒之情。怒則氣上,過怒傷肝。過怒會使肝氣橫逆,血隨氣逆,面紅目赤,嚴重者會造成肝陽上亢,傷耗肝血,引起吐血。

 

憂為肺志。肺是表達憂愁、悲傷等情志活動的主要器官。過度憂慮會損傷肺氣,讓人神疲力乏,意志消沉。

 

思為脾志。思慮主要是通過脾來表達的。思則氣結,過思傷脾。過度思慮會造成氣機鬱結,引起脾陽阻滯,導致脾運化水穀的能力下降,出現腹脹、便溏、消化不良。

 

悲為肺志。肺可表達憂愁、悲傷等情感。悲則氣消,過悲傷肺。過度悲哀會使肺氣抑鬱,無法正常宣發,最終耗損,使人神疲力乏,意志消沉。

 

恐:恐為腎志。腎是表達驚恐之志的主要器官。恐則氣怯,過恐傷腎。腎主納氣。過恐或過驚都會使氣機紊亂而不能下達到腎,腎氣不固,會引發大小便失禁。

 

驚為腎志。腎是表達驚恐之志的主要器官。驚則氣亂,過驚傷腎。腎主納氣。過恐或過驚都會使氣機紊亂而不能下達到腎,腎氣不固,會引發大小便失禁。

 

七情致病,可直接影響相應的內臟,造成臟腑氣機逆亂,氣血失調,從而導致各種病證發生。

 

保持心境平和便是養生之道。

 

 

 

資料來源:《圖解中醫》「基礎篇」- 病因學說

 

 

 48 total views,  1 views today

 

Others Post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