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君二十七戒》
戒文分三品。
上品戒文:戒勿喜,邪喜與怒同;戒勿費用精氣;戒勿傷王氣*;戒勿食含血之物,樂其美味;戒勿慕功名;戒勿為偽彼,指形*名道;戒勿忘道法;戒勿為試動;戒勿殺言殺。
中品戒文:戒勿學邪文;戒勿貪高榮強求;戒勿求名譽;戒勿為耳目口所誤;戒常當處謙之;戒勿輕躁;戒舉事當詳心,勿惚*恫*;戒勿恣*身好衣美食;戒勿盈溢*。
下品戒文:戒勿以貧賤強求富貴;戒勿為諸惡;戒勿多忌諱*;戒勿禱祀鬼神;戒勿強梁*;戒勿自是;戒勿與人爭曲直,得諍*先避之;戒勿稱聖名大;戒勿樂兵。
《老君二十七戒》使《想爾戒》便於實行和操作,它和老君想爾戒的九條合稱為老君三十六戒。
註解
王氣:帝王的氣象。
形:身體、表現。
惚:恍惚,神志模糊不清。
恫:恫嚇,虛張聲勢,恐嚇他人。
恣:放縱。
盈溢:充裕。
忌諱:避忌、隱諱某些言語或舉動。
強梁:剛強橫暴。
諍:競爭、爭執。
《老君想爾戒》是早期道教的戒律。其戒文分上中下三品,每品三條:
上品:行無為,行柔弱,行守雌*,勿先動。
中品:行無名,行清靜,行諸善。
下品:行無欲,行知止足,行推讓。
《雲笈七籤》有句稱「九行備者,神仙;六行備者,壽*;三行備者,增年*」。
註解
守雌:安於柔弱,不與人爭。
壽:長久、長命。
年:歲數、年齡。
道教戒律的目的是為了教誡、勸誡教徙們止惡從善、捨妄歸真,道教一直將其視為修德理身之規範、積功累行之路徑。
早期道教有「道誡」,即 道君對人所降的勸誡、警告和文告,是教團用來規範民心、約制其行為;道教戒律就是在道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,一般認為最早的道教戒律是五斗米道的《老君想爾戒》。
道教戒律種類繁多,律條有簡有繁,制約有鬆有緊。整體而言,分上品戒、中品戒和下品戒。而道教戒律中的三戒,即皈依戒、皈神戒、皈命戒;五戒,即不得殺生、不得茹葷酒、不得口是心非、不得偷盜、不得淫邪;八戒,即不得殺生以自活、不得淫欲以為悅、不得盜他物以自供給、不得妄語以為能、不得醉酒以恣意、不得雜臥高廣大床、不得普習香油以為華飾、不得耽著歌舞以作倡伎;此外,還有九戒、老君二十七戒等。
道教除戒律之外,還有清規。
戒律是防止犯罪的警戒條文,而清規則是對違反戒律的道士的懲罰條例。清規由各道派或道觀自行訂立,輕者被罰跪、責杖、驅逐,重者則被處死。
資料來源:《圖解道教》